2025年秋,我加入了中国有色集团大井子选矿二厂这个大家庭,成为了一名选矿方面的新人。刚入职不久,就参加了多金属工序改造,对刚完成的锡重选环节摇床与水力旋流器的清水试车。这一个月,从铜浮选工艺的深耕,到新设备调试的参与,再到全流程逻辑的梳理,三段经历像阶梯,带我慢慢走进选矿工艺的核心,也让我触摸到“中色人”对“工艺落地”的细致与坚持。
(夯实浮选基础-筑牢选矿入门基石)
刚入职时,我的首要任务是熟悉正在生产的铜浮选工艺——这是当时厂里稳定运行的选矿环节,也是后续工序的基础。第一次站在浮选车间,看着槽体里翻滚的泡沫,我分不清药剂添加的时机,也不懂如何通过泡沫状态判断分选效果:有的泡沫泛着浅铜色,有的却偏灰白;有的紧密附着在槽边,有的却一触就散。
我们单位的技术员蹲在浮选槽边,指着不同区域的泡沫拆解对我说:“你看,这种带金属光泽、细密紧实的泡沫,说明铜矿物捕收得好;要是泡沫松散发白,要么是药剂加少了,要么是球磨机研磨的矿石粗细没跟上,导致矿物解离不充分。”他还教我观察浮选槽的液位:“液位高了会让泡沫带着矿浆溢出,浪费原料;低了又会让矿物在槽内停留时间不够,分选不彻底。”后来在工艺复盘时,行业专家补充:“现在把铜浮选的细节抠透,后续加再多工序,基础才稳——就像盖房子,先把第一层的砖缝对齐。”跟着他们记录药剂添加后泡沫的颜色变化、调整液位时的分选反馈,我渐渐能独立判断铜浮选的基本运行状态,也懂了:铜浮选工艺的扎实,是后续各流程拓展的前提。
(攻坚设备调试-练就过硬实操本领)
而最近几天的重选设备清水试车,是我第一次亲手参与设备调试。原本以为“通清水看运转”很简单,却在实操中发现处处是技术点,尤其是摇床冲程冲次的调整,每一步都要精准把控。调试摇床时,选矿技术员指着摇床面向我讲述:“冲程太大会让床面晃动剧烈,后续通矿浆容易洒出来;太小又带不动粗颗粒矿物,没法完成分选。”他特意找来细砂撒在床面模拟矿浆:“你看,现在床面运动平稳,细砂能均匀铺开、慢慢向一侧聚拢,这个冲程就刚好。”接着调冲次时,他又让我凑近电机听声音:“冲次太快高频振动会让床面的矿浆中颗粒来不及按密度分层,就被快速甩向床尾,导致粗颗粒与细颗粒混在一起,锡无法有效富集,尾矿中会残留较多有价值矿物,降低回收率;太慢则床面运动没劲儿,矿粒堆在原地不动,得找到声音平顺、运动匀速的平衡点。”
调试旋流器时,重点在检查设备基础状态:选矿技术员带我逐一查看进料管道接口是否渗漏、泵体运行时是否有异常震动,还教我观察旋流器溢流口的水流状态:“水流要均匀稳定,不能忽大忽小,不然后续通矿浆时,分级效果会受影响。”这几天的试车里,我从调冲程冲次时手忙脚乱,到能根据床面细砂状态、电机声音精准调整;从查旋流器时漏看管道接口,到能完整检查设备各部件状态。专家查看我记录的试车数据时说“关键调试点记得到位,设备基础状态摸得清,后续矿浆试车能少走弯路”,我才明白:设备从“能转”到“好用”,差的就是这些亲手调试、细致检查的功夫。
(贯穿选矿流程-深化工艺总体思维)
随着多金属工序筹备、锡重选设备试车步步推进,我们厂的技术员常带我在车间里对照图纸梳理流程,尤其关注各工序的“衔接点”。有次走到铜浮选的尾矿输送段,他指着管道上的预留接口说:“铜浮选的尾矿要从这里输送过去,现在就得提前确认接口的规格、位置是否跟下一工序设备匹配。恢复正常生产之后,我们需要定期测各个流程矿浆和浮选泡沫的粒度、成分和回收率,生成试验报告存档。”
入职一个月,我从对选矿工艺的懵懂,到能守好铜浮选的“基本盘”,再到能亲手调试摇床、参与旋流器试车、理解全流程逻辑,每一步都离不开领导与同事的实操带教和专家的理论点拨。未来,我会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真正把生产的全流程摸透。因为我知道,选矿工艺的价值,就藏在从单一到整体、从调试到落地的每一个细节里,而这也是我们“中色人”该有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