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集团新闻

《科技日报》:贺兰山下的蜕变

时间:2010-04-12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

 
这是近半个世纪中国稀有金属钽、铌、铍研发生产波斓壮阔的历史;这是一个企业与一座城市前世今生的故事;这是一群执着的人和新中国一项事业紧密相连的付出和心血。
巍巍贺兰山、美丽沙湖见证了曾经的905厂,如今的中国有色集团出资企业中色(宁夏)东方集团有限公司薪火相传、传递梦想的足迹。漫步在工厂干净的柏油路上,两旁成排还未吐新的白杨林预示着接下来的季节,这里将会绿意袭人。
除了老照片,年轻人已无法想象这座现代化工厂的原始模样,而一辈子都在这路上前行的何季麟院士却无法忘记为这项事业呕心沥血的那代人。中色东方办公楼二楼的走廊墙上,摆放着一些老照片,站在低矮、空旷窑洞面前笑容灿烂的年轻人,仿佛把时光带回到了1965年——
倾注心血的一代人
“冶金部的两个副部长和院长一行人沿着西北走了一圈,最终决定将钽铌铍加工厂定在这里,研究院第二天开动员大会,第三天就把火车票送到职工的手里。”原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的200多名干部职工就这样应“三线”建设的需要来到素昧平生、风沙频繁、人迹稀少的贺兰山下,建成为军工配套钽铌铍冶炼、加工的小厂。
1969年,何季麟从北京钢铁学院冶金物理化学专业毕业,便来到石嘴山再没有离开。如今,他已经头发花白,当他语调平静地讲述起那代人的故事,记者却听得感动——
“当时宁夏没有钽铌铍的原料,书籍材料也没有,惟独能用就是电和水。荒凉是有些,研究人员看到绿色的树还要跑过去看看,觉得稀奇。虽然住了8年的窑洞,但是大家从来没有怀疑这是一项神圣的事业,内心有种优越感。
905厂从只有4吨铌、6吨钽和40公斤铍生产能力的小厂成长为我国最大的钽铌生产厂家,跻身为世界钽业三强的同时何季麟也从一个普通研究人员成长为宁夏唯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在他的带领下,宁夏东方有色金属集团公司连续8年以45%以上的速度增长,自1993年起,发展速度每两年翻一番;并先后对钽、铌生产线进行了多次技术改造,填补了我国钽、铌研究、生产领域的多项空白,创造了多项中国之最、世界之最。
在这些成绩的背后,则是他们夜以继日的忙碌付出——上世纪六十年代,面对国家需要,他们去了最艰苦的地方,背负神圣使命研发与生产;八十年代,军工企业转民用,生或死成为最大问题,他们立足本身科研特色,产品成功打入市场;1990年,进行三个技改项目,第一次出国门考察,7个人舍不得买水,只吃方便面;面对一次次金融危机、狭小的市场需求,他们制定出了生产一代、开发一代、研制一代的三代原则,不断跟踪世界科技前沿水平的前瞻性技术;为了事业,他们别无追求,何季麟的父母去世时,他不在膝下,他的两个女儿,从上学到参加工作到找对象,几乎没过问过,女儿结婚,既没办过一桌席,也没出席婚礼……
这样的故事在905还有很多很多。把工作当成事业,把人生活得精彩。正是何季麟和他们那代人,把青春、心血和精神倾注给了贺兰山下中国的钽、铌、铍事业。
创新起航的一个梦想
1984年,大学毕业的钟景明来到905厂,如今身为中国第一位铍专业博士的他已经是中色东方的总经理。这位头发黝黑、笑容可爱的江西人对宁夏和科技创新都怀有很深厚的感情。
“宁夏人很好很朴实,和江西人一样。”钟景明至今还清楚地记得26年前如何从江西到宁夏路上每一个细节,足以见得虽有过充分思想准备,还是对贫瘠的西部印象深刻。26年过去了,如今的他则对这项事业越来越有信心。“中色东方经过近20年的国际市场征战,公司的设计队伍、营销队伍、参与国际市场的能力都能够在国际市场同行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鲜为人知的是,上个世纪80年代,正值军工企业转民用,生存难以为继。1981年工厂只拿回250克订单,这顿时在1000多人的工厂炸开了锅,250克的订单如何养活1000人?
“我们最终能够战胜困难,总结起来有几点:首先,是依靠科技创新;其次,我们着重培育自己的科技人才队伍,形成了宝塔式的形态。以何季麟院士为塔尖,27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5位博士,30多位硕士以及自己组建的专家队伍形成了重要的中间部分,塔基则是近5年来大专院校毕业的学生和自学成才的工程师们,技术人员占公司的40%左右。”钟景明说。“最初企业使用研究所与工厂紧密结合的体制,从而使企业90%靠自主研发也加快了产业化。近几年我们开始注意保护知识产权,我们拥有60多项自主研发的专利技术,先后获得国家、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00多项。这对扩大市场份额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和保障。”
依靠科技创新,企业不仅存活了下来,最初的梦想也开始走向更远的地方。
重组迈上的新征程
2008年1月26日,由中国有色矿业集团公司重组的中色(宁夏)东方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从何季麟手中接过接力棒的,是出任中色东方董事长的张创奇。
出生在宁夏固原的张创奇是典型的西北汉子,脸色黝黑、性格耿直却思维缜密,科班出生的他对有色领域情有独钟。“从铝业到钽业,新岗位,新起点。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你的事业就是创奇。”这是2008年度宁夏经济人物颁奖晚会上,评委会写给张创奇的颁奖词。在张创奇的带领下,中色东方在钽铌等主要原材料价格上涨、产品价格下降、汇率同比较快上升的不利因素下,迎难而上,全年实现销售额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利润、出口额创2002年以来最好水平。
关于重组,他说:“中国有色集团重组原宁夏东方有色集团公司,我认为这既是行业内的一次重大重组行为,同时也是中央企业和地方企业一次成功重组的案例。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央企给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上的优势;其次,这次重组令我们感到政策上的优势,在企业管理方面有很大的提升。通过重组,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重组之前我们的资产规模大概是37亿,到今年2月,我们的资产规模已经达到70亿。”
关于未来,他说:“从近期看,我们首先是要围绕经营目标,全力完成2010年的各项经营目标;第二要提高企业的经营路线指标;第三是加大公司科研项目的产业化。从长期看,我们可以总结成‘三个围绕’,第一是紧紧围绕钽铌铍把企业做精;第二是围绕相关金属和产业把企业做大;第三是围绕人才和科研实力把企业做优做强。我们要通过钽铌金属和其合金、铍及铍合金、钽铌铝的电容器产业、金属靶材和非金属靶材、粉体材料产业、干法氟化铝产业、微合金钢产业的发展,利用5年的时间,把企业做强做大,把我们的‘百亿’企业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2008年,中色东方占地634亩的新产业区建成。不仅拥有30000吨刃料级研磨材料项目、16000吨微合金钢炉料项目、3000吨球形氢氧化镍项目,三条全球或全国同行业中规模最大、技术装备水平最高的生产线已落户这里。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10-16 17:4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