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集团新闻

[品牌之旅走进中色股份之二]蒙古样本:中蒙合作的典范-图木尔廷敖包锌矿

时间:2010-08-16
来源:办公厅
作者:

 

元代著名诗人萨都剌曾经写过一首描写“蒙古包”的诗歌:“牛羊散漫落日下,野草生香乳酪甜。卷地朔风沙似雪,家家行帐下毡帘。”现在听起来既有革命主义的浪漫,也足见外部环境的艰苦恶劣,使人既向往又有几分畏惧。对于中色股份来说,在蒙古国的开拓,使他们对毡房、草原、戈壁滩这些元素怀有深深的感情。他们在蒙古国投资开发的图木尔廷敖包锌矿(以下简称敖包锌矿)被中蒙两国政府命名为“中蒙合作的典范”,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成功样本。
“中色股份在蒙古国投资开发有色矿产资源,是我们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体现,我们始终坚持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原则,妥善处理各方利益,赢得了蒙古国政府和当地百姓的信任,企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中色股份总经理王宏前提起敖包锌矿时总是一脸欣慰。
  
   
戈壁上书写的中国奇迹
 
敖包锌矿位于蒙古国苏赫巴托省省会西乌尔特市。1998年,中色股份与蒙方成立了合资公司—鑫都矿业有限公司,共同开发敖包锌矿,“鑫都”寓意“锌之都”,寄予希望把它建成未来中色股份的锌资源基地,该公司是蒙古境内最大的中蒙合资矿山企业。鑫都矿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士利表示:“敖包锌矿的矿山地质品位高、构造简单、埋藏浅、容易开采,是难得的有色金属资源,对中色股份而言既是挑战但更意味着巨大的机遇。”该项目总投资3.5亿元人民币,其中2亿元优惠贷款由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供,其余1.5亿元由中色股份出资,锌矿股份比例为还贷期间中色股份占51%,蒙方占49%,贷款还清后各占50%。这被蒙古国时任总统恩赫巴亚尔称为“成功的模式”。
然而,成功的起点却并不轻松,敖包锌矿的建设殊为不易,用艰苦卓绝来形容毫不为过。
6年前,200多位中国工人来到距离乌兰巴托西北方向520公里的荒凉戈壁滩上。“当时已经是零下20多度,”中色股份副总经理侯厚培回忆2004年10月他第一次到现场时说,“我们每个人抱着一个电暖气在唯一的一间房子里开会。”恶劣的天气—蒙古每年10月至次年4月是冰冻期—让中色股份损失了一半的时间;配套措施匮乏,除了沙子就连砖头也没有,这意味着他们只能从国内运来建设需要的一切。“其工作量相当于把一座矿山从中国搬到锌矿工地。”张士利难掩建设阶段的辛酸。所幸的是敖包锌矿的建设单位中国十五冶金建设有限公司、监理单位鑫诚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都是中色股份的兄弟单位,同为中国有色集团的出资企业,大家心力相通,目标高度一致,为啃下这块硬骨头奠定了先天的基础。
   
  
蒙古国时任总统恩赫巴亚尔出席敖包锌矿投产庆典
 
蒙古草原上没有路,从国内运送工程建设材料的队伍只能依稀顺着车辙行进,迷失方向是常有的事,没有通讯信号,只能跟着感觉走。风沙的尽头还是风沙,戈壁的那边还是戈壁。500公里的戈壁运输线成了敖包锌矿建设的生命线。运输车辆从国门二连浩特市到锌矿工地平均需要一周时间,遇上路况险恶要20多天才能到达,有的车辆运输一趟曾经爆胎20次。在严寒的冬天,迷路了只有停下来烧汽车轮胎取暖,如果遇不上有人路过援助,那就只有冻死。曾经有几个欧洲人穿越蒙古草原时就是这样被冻死的。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建设者们陆续从国内运来了8万吨建材和设备(包括所有的砖头),硬是要在这一片荒野之上建起一座年处理46万吨矿石的铅锌矿场。
综合锌市场价格因素,敖包锌矿的投产日期定在了2005年8月28日,中色股份只有4个月的时间,整个项目被分解到了以天计算的日程表里。在这个项目中,有几个关键节点:7月1日通电,7月15日通水,8月份正式生产。水是横亘在中色股份面前最大的难题。“戈壁滩严重缺水,施工队伍每人每天限用1杯水,所有人都剃了光头,因为只有每个月回国办理签证时才有机会洗澡。”中国有色集团总经理、中色股份董事长罗涛常常提及此事,为建设者身上的“敖包精神”所感动。最终,他们在距离矿山30公里之外的地方找到了水源。在戈壁滩永久冻土带上,建设者用炸药炸开了深4米、长达30公里的“隧道”,将30公里长水管一次性放入;到了最为关键的建设输电环节,电线杆已经立起来,费尽周折运来的一个关键器件却在中途出现意外,全部损毁。按照国内厂商的生产流程,下一批货至少要等到半年之后。中色股份说服了国内几个厂家推掉原有订单,加班为其重新生产。侯厚培承认,“在每一个环节上,所有人都认为不可能的完成任务,都在中色股份这里成为了现实”。2004年9月各路施工队伍正式进驻现场,除去蒙古当地4个月的冰冻期无法施工,实际施工不足一年,敖包锌矿创造了中国有色金属矿山建设史上的奇迹。
     
  
蒙古国总理苏赫巴特尔·巴特包勒德(中)高度评价敖包锌矿
  
敖包锌矿作为中色股份实施资源战略的第一个资源基地,是中国在蒙古国投资最大的矿山项目和最具影响力的中蒙合资企业,也是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开发资源的成功实践。它的建成投产是中色股份战略转型的重要契机,标志着中色股份开始了国际资源合作的新起点。敖包锌矿不仅为企业和蒙古国当地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具有非常可贵的国际社会意义。
2003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访问蒙古时曾指示,一定要把锌矿建设成为中蒙合作的典范工程。这为中国建设者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罗涛和敖包锌矿的建设者们难以忘怀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
矿山投产的盛况足见敖包锌矿之于当地经济的重要作用。当天,蒙古总统恩赫巴亚尔亲率40余位副部级以上的蒙古官员出席了竣工投产典礼。之后,胡锦涛总书记和恩赫巴亚尔总统互相致信,希望共同关心该矿的生产经营,共同打造“中蒙合作的典范工程”,这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无上的荣光。而敖包锌矿的运营团队同样没有辜负两国政府的巨大期望。2005年8月建成并顺利投入生产后,他们仅用三个月便使各项生产和技术指标达到或超过了设计要求,仅用一年的时间就收回了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实现了当年投产、当年达产、当年盈利。截至2010年7月31日,累计生产锌精矿干重56.25万吨,锌金属量28.59万吨,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84亿美元,累计缴纳各种税费6236万美元;捐赠269.5万美元,成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合作最成功的案例之一。
 
“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发展之道
 
“敖包锌矿是中蒙合资企业,股东之间求同存异、重商务实的精神和文化奠定了成功的基础”。中色股份党委书记谢亚衡从深层次上解读了敖包锌矿的成功秘诀。尽管双方在锌矿经营管理、投资决策、锌精矿贸易等方面有着不同的利益追求;每次遇到问题,股东双方都能从全局和长远考虑出发,化解影响各种问题和矛盾,为锌矿生产经营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事实上,中方股东代表鑫都矿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与蒙方股东代表鑫都矿业公司副董事长经常保持电话联系,遇到事情能及时协调沟通,这已经成为了常态化的机制,减少了不必要的误解和麻烦。双方股东还提倡中方员工学习蒙文,蒙方员工学习中文,加强文化上的沟通与交流,妥善了处理各方利益关系。
在此大方向下,敖包锌矿还特别注重从细节处着眼,将平时的功夫做足、做精、做透。
——坚持遵纪守法,依法经营。张士利认为:“遵纪守法、依法经营是政府和社会对企业的基本要求,也是企业赢得蒙古政府和社会支持的基本条件。”在锌矿建设和生产经营过程中,敖包锌矿始终坚持遵纪守法、依法经营的原则,秉承胡锦涛总书记把敖包锌矿建设成为中蒙合作的典范工程的重要指示精神,努力把敖包锌矿经营成为中蒙合作的典范企业,树立中国企业的良好形象,为企业生产经营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确保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规范管理,创造典范。作为中蒙合资、中方控股的合营企业,规范管理是确保企业正常运转、长治久安的必要条件,是解决疑难问题的有力武器,同时也是一个典范企业必备的内在素质。敖包锌矿各生产部门、车间、各个生产岗位及各行政管理部门都制订了详细的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操作规程,并不断完善和补充;要求中方人员以身作则,认真遵守,言传身教,将当地牧民培养成了公司的合格员工。
——以人为本,营造和谐。自初期的艰苦创业到后期的生产经营,敖包锌矿初步具备了必要的生活和生产条件,但无法改变恶劣的生存环境、匮乏的物质条件和单调的生活方式,无法消磨工作之余的寂寞时光。5年来,锌矿员工为锌矿的建设和生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年轻员工贡献了他们的青春年华;中年员工贡献了他们对家庭的关爱和对父母孝敬的责任。
在中色股份支持下,敖包锌矿努力改善员工的生活和生存条件,建设了4个蔬菜温室,基本解决了员工食堂的蔬菜供应;修建了文体活动中心;每年为员工安排两次探亲,努力创造圆满家庭的条件;为蒙方员工提高工资,出资200万美元为蒙方员工解决住房问题;要求中方员工学习蒙文,蒙方员工学习中文,加强了文化上交流与沟通;每逢圣诞、元旦、新年等节日,中色股份主要领导都率代表团到现场与中蒙员工一起欢度节日,为员工带来慰问品和衷心问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保护环境,树立形象。敖包锌矿始终把环境保护作为公司的一项重要议题,正确认识环境保护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企业的长治久安的内在联系。公司每年投入一定数量的资金保护和改善环境,连续两年在厂区、水源地和西乌尔特市区植树绿化;采矿过程中先将采区和废石堆区的地表土剥离再将废石堆场覆垦,投资修建和维护精矿运输道路等环保措施,大大减轻和缓解了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压力;采取多项措施将采选新水消耗量由原来的1800吨/天降低到目前的900吨/天;还聘请乌兰巴托的专家对水源地的情况再次进行了评估,消除百姓的疑虑,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百姓的高度认可,树立了中国企业的良好形象。
——履行责任,长治久安。在中色股份和鑫都矿业有限公司董事会的领导和支持下,敖包锌矿正确认识社会责任与企业长治久安的关系,与当地政府密切合作,支持当地解决了一些百姓急需的社会问题,赢得了当地政府和人民对敖包锌矿的支持和帮助。
2007年2月苏哈巴托省爆发了多年不遇的牲畜传染病,很短的时间内在蒙古东部地区迅速蔓延,当地政府和人民对控制和防治疫情非常重视。敖包锌矿得知情况后,立即捐助2000万图格里克用于防治疫情,并从中国采购了部分消毒药品和用具;公司还在矿区附近设立消毒预防站,为西乌尔特市的消毒站提供物资和资金支持。公司的善意举动赢得了蒙古政府和人民对敖包锌矿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为了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政府进行了交通管制,限制车辆跨区域行驶,但对敖包锌矿予以了特殊关照,即使是交通管制最严厉的时期,敖包锌矿的精矿运输车辆也没有中断,确保了公司的正常生产。公司还连年资助当地20名新大学生,向当地医院捐赠医疗设备,改善当地医疗条件。
——属地管理,着眼长远。目前敖包锌矿的本地员工比例已达到87%,30%以上的中层岗位已由本地员工担任,并且有2名蒙方股东进入公司高级管理层。员工属地化的举措不仅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而且还培养了一批管理和技术人才。在员工属地化的基础上,中色股份积极探索企业的属地化之路。这个过程中,中色股份对当地法律深入了解,让用工制度合理合法,适应当地教育水平,以及把握公司在当地的角色定位等。经过不断摸索、总结,在中国文化与异域文化的差异中,中色股份在蒙古成功培养出一支由中蒙员工共同组成的高素质队伍,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有色集团总经理、中色股份董事长罗涛在敖包锌矿检查指导工作时,曾连用10个“好”高度评价敖包锌矿:“资源储量品位好、战略投资决策好、基本建设基础好、经营管理组织好、班子建设队伍好、经营效益收益好、以人为本面貌好、国际合作影响好、资源报国定位好、企业发展前景好”。这既是对敖包锌矿的充分肯定,同时也是寄托了无限的期望。如今,写有胡锦涛总书记重要嘱托的蓝色金属标语牌树立在敖包锌矿厂房,它无言地激励着敖包锌矿的经营者,指引着大家继续前行,为中蒙友谊作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声音:
  
  
罗 涛(中国有色集团总经理、中色股份董事长):“百折不挠、永不言败、苦干实干、任劳任怨、团结一心、众志成城、超越自我”的“敖包精神”值得中国有色集团每位员工学习。
  
   
侯厚培(中色股份副总经理)敖包人用自己的实践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用优异的表现展示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风采。
  
   
张士利(鑫都矿业公司总经理)敖包锌矿的建设者和经营者把对矿山、对祖国的爱,播撒在这座充满希望的矿山,播撒在敖包锌矿的每寸土地上,让敖包精神彰显出灿烂的光彩。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10-16 17:45:18